【06月25日】朱磊:《科学革命的结构》导读

发布时间:2015-06-19浏览次数:997

“中外人文经典导读系列讲座”第四讲

:《科学革命的结构》导读【文本参阅附件(中英文版本)

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(1).pdf科学革命的结构 金吾伦 胡新和 译 (1).pdf

:朱磊 博士

:王欣 教授

2015625日(周四)1800—20:00

:松江校区5124教室

主办单位:英语学院


内容简介:

科学是我们时代的基调之一。在中国,它更是具有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信:我们的国家必须科学地发展;我们的民众必须具备科学常识;我们的大学必须“科研”——这个词现在被普遍用来指称一切研究,包括人文研究。

然而,在向西方学习科学的同时,我们却很少注意到一个基本事实:任何成熟的科学领域,都有一套与之相应的发达的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。当科学的权威感遮蔽了科学自身的历史和本质时,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却偏要将其揭示出来,形成一种反思的力量。与这种健康的互动相比,中国人则更强调“科普”,而在科普工作中,科学往往首先表现为一套唯一正确的常识系统,而不是反思的对象。

毫无疑问,我们需要科学。但是,正如苏格拉底所言:未经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。当科学已如此这般构成了我们生活的基础时,我们首先需要的是理解科学。无论是科学家还是人文学者,只要是生活在现代文明中,就不能不面对“如何理解科学”这个重要问题。

作为二十世纪科学哲学领域最重要的著作之一,美国学者库恩(Thomas Kuhn1922-1996)的《科学革命的结构》(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)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科学的途径。本讲座将从哲学史、作者背景、核心概念、思想内涵、影响与争论等角度为大家阅读这本经典作品提供一些参考。同时,主讲人还将结合自己的经验,谈一谈对科学、科学史和哲学的理解。


主讲人简介:

朱磊,男,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研究人员,主要研究领域为语言学思想史、语言比较、历史语言学、语音与音系学等。2007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,获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学位,并留校任教于英语学院,2008年调至语言研究院工作至今,期间于20102011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访学,主要研习语言学史。曾发表《书写汉语的声音:现象学视野下的汉语语言学》等论著。目前为本科生讲授英语史、语音学入门、中国传统音韵学、拉丁语入门等课程,为研究生讲授语音学、音系学、语言形态学等课程。




  • 上外英语学院